印象中的小學時代,教室後面總有一套科學家傳記,眾多科學家面貌大多是:好學、聰明、求知慾強,因此學業成績非常突出,受到老師的欣賞和父母的鍾愛。及至年長,有機會去深入了解這些大科學家的生平,才知道有些固然是事實,但大部份是大人拿來騙小孩的。法國作家蒙田有一句名言:「我們的一生,一半是荒唐,一半是謹慎,不管是誰,如果只描寫高尚正經的一面,就等於漏了一半沒寫。」

   奧斯卡最佳影片「美麗境界」的主角約翰納許,七十多年的生涯有三十年為精神分裂症所苦,靠著三十歲之前的幾篇文章贏得一九九四年諾貝爾經濟學獎,不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嗎?

 

輸在起跑點上

   放眼望去,大科學家從小就展露才華的寥寥可數,發現鈍氣家族的拉姆塞〈William Ramsay〉,小學時便精通數國語言,並擅長小提琴;發現DNA雙螺旋結構的華特森〈James Dewey Watson〉,十五歲便上了大學。這兩人才可稱天才型的學生。

   如果人生是一場馬拉松賽跑,前面一百公尺領先群的一定是台灣資優班的學生,第二群則是各班前三名,最後踽踽獨行、蹣跚而行、甚至葡匐前進的,大概是愛迪生、愛因斯坦、牛頓、達爾文、約翰納許

   愛迪生小學時被歸類為智障學生,他的母親只得帶回家自行教育,這是大家都知道的故事。牛頓也高明不了多少,他的小學筆記本現仍保存在劍橋菲茲威廉博物館及紐約摩根圖書館,這些筆記顯示牛頓並不是在思考什麼偉大的定理,而只是敘述一些荒誕的念頭、罵人的髒話及自我懺悔的四十五條違規紀錄。樹上的蘋果掉下來打到牛頓的腦袋,使他發現萬有引力的故事,其實

是他成年後編的故事,乃為隱瞞他研究煉金術得來的靈感。因為當時「提煉」黃金是一種犯罪的行為。

   愛因斯坦五歲時曾拿著羅盤觀看半天,但誰也不知他當時是在「思考」或「發呆」,他的小學老師覺得他很笨,因為他不喜歡強記,行為奇怪,回答問題總是吞吞吐吐,不像其他同學一樣

乾脆。

   「美麗境界」一書描寫了約翰納許的小學生活,老師將他歸類為低成就學生,整天做白日夢,喃喃自語,並且無法服從指示,四年級的成績單上音樂和數學是他最爛的科目,老師還附註要他「努力用功,提高學習興趣,並遵守秩序。」

 

阿鳥、阿蟲、阿魚、阿龜與火花齊飛

   雖然這些大科學家的小學成績欠佳,但大部分喜愛大自然,並且熱衷於實驗工作。

   以果蠅實驗創立「基因學說」而得諾貝爾醫學獎的摩根〈Thomas Hunt Morgan〉,從小最喜歡捕蝴蝶、捉蟲子、掏鳥窩和採集石頭,家裡有兩個房間擺滿了自己收集製作的鳥、鳥蛋、蝴蝶、化石、礦石等標本。

   從非神經組織中成功地培養出小兒麻痺病毒的韋勒〈Thomas Huckle Weller〉,促成了沙克、沙賓疫苗的研究成功,因此獲得諾貝爾醫學獎。小時候的韋勒酷愛飼養魚、烏龜、家裡的魚缸多得如同小型水族館,他甚至解剖病死的小魚,觀看魚內臟的變化。

   協助調查挑戰者號太空梭爆炸事件的費曼,是世界知名的頑皮鬼。十一、二歲時家裡設立了一個簡單的實驗室,任何機械的東西總得拆下來研究一番。自己設計了電炒鍋、防盜鈴,並且以專修真空管收音機,在家鄉小有名氣,不過偶爾也有失常的時候,在做線圈實驗時,差點把房子燒毀了。

 

不一樣的興趣

   告別少不經事的小學時期,這些大科學家正準備進入中學就讀,很幸運地,他們不需要如同我們的資優生研讀「平平仄仄平平仄」,或背誦台灣超過一百公里的河流有哪幾條。

   愛因斯坦初中時才街觸到幾何學,研究歐幾里得的幾何學是他一生最大的快樂。一年後他又開始自修高等數學及康德複雜假設,但是他痛恨填鴨式的教學,自述在慕尼黑中學時「寧願接受處罰,也不願倒背如流」。後來他轉學到蘇黎世的高中,成績稍有起色,數學及物理非常高分,其餘的科目很低,愛因斯坦的父親自我安慰,他已習慣兒子的成績「大好大壞」。

   沒被蘋果敲昏的牛頓,幸運地認識了藥劑師克拉克,主動要幫他整理家中的藏書,得以讀到伽利略的關於「兩大世界體系的對話」、笛卡兒的「幾何原理」、克卜勒的「世界和諧」…等書。由於太專心看書,當他同時需要幫家理照顧豬羊時,往往難以盡到責任,因此曾有幾次受到地方法院處罰,包括:「放任他的羊群破壞小樹」、「放任他的豬群踐踏玉米田」。

   費曼靠著家鄉圖書館的數學書:實用算術、實用代數及實用三角,就把初中數學讀得差不多了。十三歲那年,圖書館買進「實用微積分」,他興趣沖沖地要借出來看,那位圖書館員看著他說:「你還是個孩子,借這本書做什麼?」於是他撒了謊,說是替父親借的。費曼的父親不久也自修微積分,沒想到不懂的地方卻需要費曼解釋,費曼才發現「原來大人的學問不過如此」。

 

坎坷大學路

   大科學家們雖然在中學時期讀了不少書籍,奠定了良好的基礎,但是任何時代的大學,通常都會同時要求其他科目的成績,因此名落孫山或委屈於n 個志願的大學便比比皆是了。

   華裔諾貝爾物理獎得主丁肇中,大學讀的是成大機械系;朱隸文一路被普林斯頓、麻省理工….拒絕,最後選了名氣不大的羅徹斯特大學;兩次獲得諾貝爾獎的鮑林 ( Linus Carl Pauling) 則就讀於大學目錄才查得到的奧勒岡農學院。

   翩翩公子哥兒達爾文,求學時期所有成績全低於平均,生物學家赫胥黎說:「以今日標準,達爾文永遠也進不了大學的。」達爾文的父親先把他送去愛丁堡學醫,但成績倒數三名內,只好忍痛將達爾文退學,改讀劍橋文學院,但是達爾文在學期間卻以「馬術」和「射擊」出名,當他勉強取得文學院學士時,興奮地在路上跑著:「我過關了,我過關了!」

   牛頓十九歲才進入劍橋三一學院就讀,當時已比他的同學老了兩歲,從他留下的筆記看出他在大學一直研究「光的本質」、「磁吸引力」、「太陽、恆星、行星、慧星的本質」、「浮力重力的本質」…以致於疏忽了學校的功課,當他準備畢業時,他的指導老師送他去接受數學教授巴洛的測驗,巴洛教授問他歐幾里得的幾何學,他答不上來,他所熟悉的笛卡兒幾何學未列入考題,於是他得到了「數學程度不足」 的評語。大學畢業典禮時,牛頓並未獲得什麼榮譽,接受學士學位的儀式時他被安排在第二列,是屬於勉強畢業的學生。

    愛因斯坦雖然十九歲便參加蘇黎士技術學院入學考試,但因為法文、化學、生物三科太差而落榜。當時技術學院的韋伯看出愛因斯坦在數學、物理的天份,第二年時幫助他直接入學,不用考試。大學時代的愛因斯坦依然我行我素,只專注於自己有興趣的課題,數學課幾乎不去上,幾次差點被開除。數學教授明可夫斯基甚至直呼愛因斯坦為懶狗。物理講師伯內特對愛因斯坦說:「你物理沒救了,為了自己,你應該轉讀別科,如醫學、文學或法律。」,愛因斯坦的畢業考以班上倒數第二過關。

 

天才之旅

   大學畢業之後,達爾文搭上了海軍艦艇小獵犬號,開始五年的「物種原始」發現之旅,他的「演化論」被譽為十九世紀三大思想之一。牛頓則陸續發表微積分理論、重力觀念、計算行星運行的軌道、光與色的理論…,人類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名單上,牛頓排名第二,第一為穆罕默德,第三為基督耶穌。愛因斯坦暫時任職於瑞士伯恩專利局,四年後他發表了五篇論文,包括著名的E=mc^2及狹義相對論,立刻震驚全球物理學界,被譽為二十世紀最偉大的物理學家。

 

科學的天才,校園的庸才

   許多人有這樣的疑問,為何這些科學界的天才,在學校的功課如此低能? 其實道理是顯而易見的。學校所教導的是既有的學識,所要求學生的也只是學習的成果,有哪一個學校去測試學生創造、發明及想像的能力呢? 沒有! 在電影「美麗境界」裡,約翰納許焦慮地在宿舍內踱來踱去,甚至於拒絕去上數學課,因為他不願花時間在已經知道的學理上,他企望完成一篇「原創」的論文。

   每次大學聯考之後,我們總會在報章媒體上看到某某跳級生考上第一志願,其實大可不必如此渲染,因為真正的天才是不用去補習,也不用苦讀到十二點以獲得好成績。何況人生有一半是荒唐,一半是謹慎,拼命去爭取兩、三年的時間,而違背了青少年自然成長的原則,值得嗎?

 

一個小小的建議

   研究諾貝爾獎得主成長過程的王恆先生,發現一個重要的事實,大多數科學家孩提時期興趣廣泛,熱愛大自然,而他們的父母也支持孩子的愛好,鼓勵他們做自己喜歡的事。並不強求他們學習某一門知識或某一項技能,也不太看重孩子學習的成績。

   為人父母的我們,應該永遠懷抱著無窮的希望,去鼓舞我們的小孩,讓我們共同勉勵:「成績優等的孩子將來是醫師、律師或工程師,成績中等的將來是縣市長、CNN新聞主播,成績落後的將來還有可能贏得諾貝爾獎!」。

 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horngyihy6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